本报讯近日,云南省镇康县南伞糖厂组织南伞镇营盘村部分甘蔗种植大户深入勐捧镇岔沟村施赵军家地里观摩学习旋耕机犁地、开沟演示,现场机声隆隆,一片忙碌景象,小型旋耕机解了种植大户劳动力不足的愁。
“新种300多亩甘蔗过去需要几十个工忙上几个月,花费20多万元,如今只需要几个人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完成,而且还能够节省人工费用近6万元,这个小机械帮了大忙。”刚刚流转土地来种植甘蔗的施赵军高兴得合不拢嘴,他正在给来观摩学习的村民讲述引进旋耕机的经历。近年来,镇康县进一步深化对蔗糖产业在脱贫攻坚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对甘蔗生产工作的领导,加强科技培训和机械化推广应用。镇康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是甘蔗产业,该县通过引进大户,流转土地发展甘蔗规模化种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流转土地引导农民走规模化种植道路,实现了当地农户“流转土地挣租金、就近打工挣薪金”的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的种蔗积极性。
随着近年来青壮年进城务工,留在农村耕种土地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劳动力不足矛盾突出,特别是甘蔗种植,地块大多数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地势高低不平,规模操作机械受到制约,为了进一步缓解劳动力不足的压力和小型旋耕机的普及推广,镇康县在引进种植大户的同时,强化了机械化耕作应用。据施赵军介绍,小型旋耕机不仅机器轻巧,适合在山区丘陵地区操作,中老年人使用起来也很方便,运用自如,稍微用力就可以在山地转过来转过去,运行比较灵活,而且其效率也特别高,翻耕一亩田一台机器一个人工只需要不足1个小时,一天犁地开沟4亩,能够满足8个工人种植甘蔗,这种机器不仅提高工效,降低劳动强度,还降低种植成本。
(穆王成郑新玲)